最近一連串發生了很多事情,傷心難過的比較多。一直很抗拒將它們訴諸文字,因為會引發悲傷。但一來因為記憶力已不如以往來得好,這些事若不記錄下來,很容易扭曲變形;二來是我相信書寫帶有療癒的功效,讓這些情緒從身體裡釋放出來,比長期壓抑它們並任由它們在體內殘害自己的心靈更重要。
四月23日,陪伴我十四年又九個月的Cookie停止回家了。在這之前,他有兩週處於無憂無慮的放養模式。再往前推,他有近一個月的半放養生活(每晚晚上在室內,早上才到戶外)。在他停止回家前,我們每天都能在後院見到他好幾次:有時是在他的老位子曬太陽睡覺,有時看他從隔壁漫步回家,有時會跟我們要吃的,或是要貓草。
Cookie不喜歡被關在室內,他一到七歲時就習慣每晚當里長到外面巡邏,直到清晨五六點才會回家睡上一整天。七歲之後隨著我人生歷程的不同階段,他也就跟著我搬遷,但都困在水泥高樓中,無法外出;這樣也過了七年多,他也邁入老年。
所以或許,當再次見到一樓戶外的景象,而且沒有水泥高牆時,在他心裡壓抑許久的自由之心,和嚮往野外的動物本性又再次被喚醒。半放養生活時的每晚,是我們彼此都很痛苦的時光:在房內的他撕心裂肺的吼著掙扎著想要外出,在房外的我們為了他夜晚的安全只能很痛苦的在高頻率的貓叫聲中吃晚餐。因為這對Mo的健康恢復很不好,所以後來我們決定妥協,讓他晚上回家吃完飯後想出門就出門,選擇相信他會在夜裡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白天時餓了會來找我們要食物。
隨著他探索和巡邏的範圍越來越廣(我們白天常會聽到他特殊的叫聲從遠處傳來),我們知道他開始越走越遠。我一直相信貓咪的嗅覺十分靈敏,若要回家是一定沒問題的。唯一的障礙,是他的年紀;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深信他只是走遠,還沒玩夠,所以到今天,他還沒有回家。
四月23日同一天,家中一隻母貓生了四隻小貓,但其中一隻小貓被另一隻也快要生的母貓叼走。在搶救小貓過程中,小貓不慎摔到石板地上,當下口鼻都冒許多鮮血;他沒有撐過那天,隔天我們發現他已經死亡。
五月1日,另一隻母貓生了兩隻小貓。因為她與另一隻剛當媽媽的母貓情同姊妹,所以她們是一起顧孩子的。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剛誕生的兩隻小貓在五月6日就失蹤了。她們的月子中心空間不大,但我們四處都找不著(但房內地板上有血跡)。上網查了之後我們才了解母貓有時會基於很多種不同的原因選擇把小貓吃掉。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四月23日剩下的三隻小貓漸漸長大,也在兩三天前開眼睛了。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直到媽媽出關的那天。
在這段時間,我對Cookie的思念沒有減少。但我要照常的過每一天,不能一直處在很悲傷的情緒裡;因為這對我身體有害,也對還在恢復健康的Mo很不好(我的悲傷會引發他的擔憂和焦慮)。在我做了我能力範圍內可以達到的事情後,我就將Cookie交託在神的手中,並請弟兄姊妹們代禱,交託並相信萬事都在祂的看顧和掌管之中。但每天我們傍晚去散步時,總是會往樹林比較茂密之處呼喊他的名字。也盼望著哪天我們也許可以來個不期而遇,彼此點個頭祝福平安幸福,這樣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