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國近四個月了!」
昨天跟Mo傍晚散步時突然很有感觸地說出這句話。這段期間也是我在國外待過最久的一次,再來就是二十二年前參加夏季遊學團的三十七天。還記得抵達美國前,是一段節奏很瘋狂的時光。我們在四十五天內把各自原本在台灣的生活領域做了整理和畫下暫時休止符,在太平洋兩端的家人全力協助下,順利陪著Mo回家(我的家人甚至還保駕護航與我們一同前往,共度了十二天的時光)。
因為有了婆婆每日烹調的三餐和安靜的環境,Mo的睡眠和身體情況從回家的第一晚開始就出現好轉。他吃得多了,也睡得好了。雖然前兩個月天氣狀況不好,總是低溫下雨,但他可以專注許多時間在恢復健康上。前兩個月也是我和Cookie及Leo的適應期:他們和我一樣,沒有跟其他人或貓長期相處的經驗。
兩個月的時間過去後,出現了第一個巨變:Cookie離家了。雖然家裡前後院的環境很美好,有著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草地,但我心裡仍然覺得他的決定是出自於「他不喜歡與其他貓咪相處」這個最基本的因素(公婆有半放養的其他八隻貓)。他喜歡獨處,這點我們很像。(Cookie離家後,Leo也變得更加黏我)。
寫到這裡,就一定得提到Mo很貼心的一個舉動:
剛回來時,婆婆說除了臥房外,她另外幫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房間讓我們當書房/工作室用(她知道我們都蠻倚賴各自的電腦處理事情)。但Mo很快就決定把那個小房間讓給我當書房使用(後來變成我與Cookie&Leo共享空間),因為他知道我非常需要獨處。他爲我架設好電腦,甚至找了一個小紙箱讓我擺放自己的物品(更有歸屬感?)。因此不論是線上學習、寫寫字、看看書、甚至是發呆,跟貓說話等活動,我都能很自在地在這個小空間裡進行。
公婆們也是高度尊重我們的時間安排(這降低了我對於長期留在這裡的不安全感),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確定是否真的會長期留在這裡。另外,外甥女們每週會有兩天到家裡玩,雖然因為要陪她們玩相對就少了許多自己的時間,但也因為她們已經把我定義為「可以說英語的對象」,所以我練習英文的機會就增加許多。加上她們有許多不同的拼圖,這段期間我也跟著拼了近十幅以上不同的拼圖,也從中磨練出觀察顏色、形狀等細節的技巧。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也從與她們相處的時光中得到許多進步的機會。
五月是我們很煎熬的一個月,因為Mo開始很認真地要幫我申請綠卡。因為表格很多規則很細,申請費用也高,加上還需要家人提供協助和相關文件,我們一度打了退堂鼓。對我而言,我心裡其實沒放棄過回台灣原本的公司上班(太想念主管和一些要好的同事們了),也害怕現在投注的一切,會成為未來的沈沒成本,或是阻擋我回台灣工作的原因;對Mo而言,他擔憂我在這裡會過得不開心不快樂(因為這樣他也無法開心快樂)。經過幾天沈澱和溝通,他建議既然現在天時地利人和,就先繼續申請程序,之後就交託給神。未來若我真想回台灣工作,即使那代表我們一年會有好幾個月的分離,他不會阻止我。有了他的承諾,我也比較安心;雖然我知道這不一定代表我真的會為了工作而長時間離開他。
然後時序就進入六月了,朋友開始鼓勵我利用這段等待的期間進修。但我打從心裡沒想過要在這裡花上一大筆錢讀書。雖然若是研究所畢業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我沒有要找高階工作的念頭。我喜歡安安靜靜地在幕後當協助老闆的得力助手(更精準一點來說,我想念我離開台灣前的公司和工作),但那不需要拿到碩士的畢業證書。)
但因為接下來的等待期會比較長(如果幸運的話),的確是需要有點學習目標,才不至於蹉跎了寶貴時光。因此我決定重新學習荒廢以久的西班牙文,和開始學習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希望到這個月底,能有一些小小的進展可以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