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ogether – Altruism

本週分享的書名為:Altruism,作者是Matthieu Ricard。以下的摘錄是來自我在Blinkist閱讀這本書裡的的highlights;若前面有#符號,則表示是我自己就這段摘錄的回饋或心得。

我在Blinkist上讀這本書大約是三個月前了,那一陣子讀的書大都跟快樂有關,利他主義/ 無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為別人著想,跟他人的福祉有關,但其實抱持著這樣的生活態度,對提升自我的幸福感也是大大的有幫助。另外這本書裡也提到我很喜歡的腦部研究,所以雖然三個月過去了,重新看一次highlights時還是覺得記憶猶新!

  • 啟發於藏傳佛學者的教導,這本書描述一個以利他主義/ 無私為基礎的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是一個更適合生活的地方。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只需要每個人從每日很小的一些事情做起就可以,如冥想、練習同理心等,都可以朝更快樂、甚至更成功的美好世界邁向一大步。
    #在網路上進一步找尋作者的資料才發現他是一位喇嘛,然後他受邀在TedTalk演講了兩次;一次是跟快樂的主題有關,一次就是利他主義的分享。有興趣的朋友等等最下方會附上連結,很值得花上一點時間去觀賞。


  • 利他主義是與愛連結、具有傳染力的一種情緒。你分享的愛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這是真的!我真心地相信善行(Kindness)視具有強烈傳播和感染力的,而且不分大小,很多時候的一個舉手之勞,都能夠激起漣漪效應,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裡分享一個很久以前的影片,不管看了幾次都讓我十分感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rmJYnSL9Q


  • 培養真誠的愛的另一個好處是它會幫助你不費吹灰之力地吸引從他人而來的社交好處。這是因為我們大腦中都有鏡像神經元,這是一種特別的細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他人當下的所感受的。
    #我想鏡像神經元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愛情電影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主因,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聽著朋友哭著說話時,我們也會難過的掉淚;我們都有這種感受能力,雖然我們永遠無法「真正」體會當事人的真切感受。


  • 鏡像神經元幫助我們了解社交活動。在我們的大腦中,看著一個事件發生和我們身歷其中所引發的神經活動是相同的。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正在哭泣或是感到悲傷,單單看著那個人的情緒狀態就會讓你同樣感到悲傷。
    #我自己是很容易被感動的人,網路上只要有朋友分享一些與人性美善的影片或文字,常常都會讓我看的眼眶濕鼻頭紅,頻頻拭淚。這世界上真的有許多許多無私的好人,有些是因為電視或是報章雜誌報導才得人所知,但有更多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展現了無私的愛和舉動。付出,但不求任何回報,只當作理所當然。這是一種多美的境界!


  • 科學家已經發現你的思考模式甚至可以改變你的DNA,讓你更加的無私。這項研究是根據神經可塑性的概念,人們在本質上可以藉由無私的想法變得更加的有愛。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深究Neuroplasticity


  • 當你在執行某一項活動時,你的大腦與這個活動連結的部分會變得更加強壯;也就是說,它會產出更多的神經元素。所以當你有更多無私的想法時,你腦中與做好事有關連的區塊會產出更多的神經元素,然後你就會變得更加的無私。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種正向循環。當我們培養善行的習慣時,會加強我們大腦中與善行有所連結的區塊;然後我們會變得與這個行為更有連結,思考模式也會趨於更加的無私。


  • 另一個對於人類培養無私精神的研究領域也開始顯得重要,稱之為表觀遺傳學。其檢視的是外部因素如何可以從本質上影響人類個體基因作用。也就是說,藉著你所處的環境或甚至是你的思想狀態,存在個體基因中的資訊將可以有開與關的功能,視是哪些特性被表達而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往下探討:表觀遺傳學 。(但老實說我自己是看了但沒有懂…。)

  • 這個概念就是,當你更加地無私時,你的行為就越發地有潛力去影響你的基因,讓你從本質上變得更加無私。(承上,這樣大概就懂了一點表觀遺傳學了…)

  • The Mind and Life Institute,一個致力於以科學方法研究冥想效果的機構,發現一天只要花少少的30分鐘進行冥想,就足夠增加專注力、強健免疫系統、甚至改變你的大腦活動。
    #過去兩三年冥想被很多成功人士所推崇,它的好處真的很多。我自己也嘗試了近一年的時間,但主要是在每天早上讀聖經後進行的。現代人要進行冥想最大的挑戰,我想莫過於是來自手機、平板、電腦中的社群軟體,以及習慣多工的工作模式後的副作用:大腦很難放鬆。所以如果想嘗試冥想,我建議一開始從一天一次五分鐘的呼吸練習就好。給自己五分鐘安靜的時間,就專注在呼吸的吸氣吐氣上。一開始思緒會飄走是十分正常的,當意識到思緒不在呼吸上時,不要太苛責自己,只要再回到吸吐就好。一週之後再延長成八分鐘,然後十分鐘,然後十五分鐘這樣慢慢延長。這裡也附上Mind and Life Institute的連結,供大家參考研究。


  • 儘管在這世界上有許多的紛爭衝突,如果你環顧四周你將會發現互助合作和無私的行為其實隨處可見。只要你認知到其實善良和同理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你就能夠更全面性地透過冥想、幫助他人、和專注世上萬物的交互作用,去體現出利他主義的精神。

  • 冥想可以讓你永保年輕!Allan Wallace’s Shamatha Project的參與者,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冥想六小時後,展現出相當高含量的端粒(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這是一種與減緩細胞老化有關的酵素。
    #這真是一個很棒的訊息!一個練習冥想的激勵因子!(笑)然後又能讓我們變得更加無私有愛,讓社會更美好!我好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加入這個正向循環運動!

以上就是Altruism這本書的分享,在此附上Matthieu Ricard在TedTalk的兩篇演說連結:How to let altruism be your guide (2014)、The habits of happiness (2004)。對這兩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去看看。對書有興趣的話歡迎上Blinkist或是各大書局找找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