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的早晨對我而言是充滿儀式感的時段:可以俐落的燒壺熱水,沖一碗由燕麥和五穀粉芝麻粉調和而成的健康燕麥粥,佐一杯精品濾掛式咖啡。各種交通工具在窗外熙攘編織而成的交響樂會隨著享用早餐時逐漸淡化成背景音樂;自成一方世界的餐桌猶如宮殿一般,只有我與自己的思慮為伍。可能是受這兩天不經意讀到的新聞影響,我突然問自己,像世界上的一些難題,例如貧窮,可以怎麼解決?
但今天的思緒之旅約莫五分鐘就告終,因為當下有太多不同面向的聲音和思緒一波波襲擊而來。透過教育?給予?修改稅法?用法律終止富者恆富、貧者恆貧?關懷偏鄉?但又要怎麼杜絕那些收了大筆資金國會說客?公關公司?和政府官員呢?
在當下也只能自嘲自己的渺小。還是回到自身,從自己可以做的開始就好。可以怎麼做呢?
說也奇妙,沒多久就看到James Clear的一段話:
“Charity can be a lifestyle, not merely a gift.
Read charitably. Give the author your most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Listen charitably. Donate your undivided attention.
Work charitably. Be generous with your expertise.
In this way, you make charity a daily habit."
這真有如醍醐灌頂,因為這不僅是個人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事,還融合了我自己的喜好。我還多加了一點:
Share charitably. Share the information that you think it’s useful and beneficial in a gentle way.
有了方向,就可以出發!為今天的啟發還有溫暖的陽光獻上感謝!
